Skip to main content
  主页 > 军事

涵养从善如流的气度

2024-09-12 浏览:

  涵养从善如流的气度

  ■杨治超

  ●从善如流,首要在“听”,关键在“查”,重点在“改”

  1940年10月,在苏北根据地,参政员施文舫指责一名干部贪污腐化,欺上瞒下,言语中还夹有批评陈毅偏听偏信之意。陈毅听后十分生气,忍不住发火。事后,陈毅察觉到自己态度不妥,第二天便步行30多里路登门道歉,并作了自我批评。陈毅同志的这种气度,值得今天的党员干部学习。

  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犯错不可怕,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之后不自知,还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。然而现实中,有的党员干部总觉得别人给自己提意见是在“找茬”,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。如此不仅无益于完善自我、提升自我,还会损害自身形象,影响组织威信。作为党员干部,对于逆耳之言和批评意见,应当以宽广的胸襟、从善如流的态度去认真听取。

  从善如流,首要在“听”。知过不讳、改过不惮,才能除弊去垢、纠偏正向。一个不能正视批评的人,很容易陷入刚愎自用、故步自封的境地,往往会坏事。党员干部要甩掉心理包袱,放下架子、撇开面子,做到闻微言而不弃、闻诤言而不怒、闻错言而不怨,保持头脑清醒,冷静听取他人批评,如此才能使自己改正错误、改进不足、不断进步。

  从善如流,关键在“查”。观于明镜,则疵瑕不滞于躯。批评中蕴含着真话实话,是对自身不足的真实反映,对潜在问题的精确洞察。愈是饱含真诚的批评,愈能达到“醒醒脑、敲敲钟、治治病”的作用。党员干部应当把他人的批评意见当作一面镜子,增强“检身若不及”的自觉,主动查找思想和行动上的“灰尘”,逐一分析产生的原因、后果、危害,进而深挖根源、找准病灶,有针对性地改正错误,把握好对与错、得与失等界限,使自身心理、精神和人格得到升华。

  从善如流,重点在“改”。“人患不知其过,既知之,不能改,是无勇也。”须知,“面红耳赤”不是目的,除垢排毒、收获成长才是关键。党员干部要对自身的过错不推诿、不逃避,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正,坚决杜绝“闯关”思想和“应付”心态,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,将错误纠正彻底。还要认识到,改正错误、改进缺点和不足,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,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,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我们要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,对于自身问题和不足,盯住不放、常抓不懈,使自己能够真正实现自我净化、自我完善、自我革新、自我提高。

涵养从善如流的气度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