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刘玉超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秘书长
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,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。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,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,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。
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召开顺应其时,今年的年会主题为“培育新质生产力 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。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,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,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,而科技创新则是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。
“科技兴则民族兴,科技强则国家强。”我们要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。作为科技社团,要坚定不移地围绕“建设科技强国”这一宏伟目标,汇聚领域科技工作者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的战略方向,面向世界科技前沿、面向经济主战场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、人才强国战略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激发创新创造活力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需求牵引与技术驱动结合,推动生成新质战斗力
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。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,也带来了各领域的创新变革。在军事战争中,随着无人化、智能化装备和系统的应用,带来了新的军事变革;在社会治理中,随着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不断加强,也衍生出赛博空间认知域的不确定性。
作为需求牵引与技术驱动相结合的特色科技社团,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把“发展新质生产力,生成新质战斗力”作为使命目标。近年来,学会围绕无人系统、集群智能、智能博弈与兵棋推演、大模型与决策智能、城市大脑、网络空间安全、智能物联网、空天信息通信、时空安全信息服务等代表领域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方向,组建专家智库,开展学术交流,举办全国大赛,制订团体标准,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原创性科技成果,推动了指挥控制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和新质战斗力生成,为军事智能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赋能支撑。
立足创新,探索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路径
培育新质生产力,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。
科技创新有的是基于新概念、新原理的原始创新,也有一个领域的成熟技术转移到另一领域创新应用,还有不同领域技术交叉融合的集成创新。
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,一直在努力打造激发创新、创造活力的平台,对科技创新的人才和项目开展精准画像,建立创新矩阵,通过前沿科技进军营的行业需求牵引、军事智能技术装备博览会的产业链接、智能博弈与兵棋推演科技竞赛的技术聚焦,以及项目支持、科技奖励等方式鼓励开拓创新,特别是开展新概念新观点新学说、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等碰撞思想火花、激发创新活力的活动。
学会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。优秀的科技人才,不仅具备创新能力,还要有胆识与气魄、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。
创新能力,尤其是前瞻性、颠覆性创新,需要“提问题”“找题目”的能力,而“找题目”和“找答案”有根本性的思维差异。创新研究不但需要技术积累,还需要胆识与气魄。即使有了前瞻性的创新工作,要形成工程化、产业化能力,还需要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,避免好大喜功、拔苗助长。
因此,学会将根据人才和项目画像,有针对性地提供好平台和服务支撑。
多措并举,推动指挥控制科技事业发展
2012年9月16日,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,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成立。在科协体系中,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是一个年轻的学会。十二年来,学会的发展赶上了时代机遇。
学会围绕“繁荣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,促进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”的发展理念,坚持“开放协同、激情创新”,成功打造了“会、展、刊、赛、奖”一系列水平高、规模大、影响深远的品牌活动生态,为军、政、产、学、研各界搭建了学术、技术、产业、科普交流平台。如今,学会已成长为领域特色鲜明的4A级全国社团组织、中国特色创新一流学会,成为推动我国指挥控制科技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学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学科基础。未来,学会将以学科建设为抓手,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急需,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学会治理工作,组织综合性、高层次、前瞻性的学术活动;深入推进指挥控制领域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,不断增强学会的权威性,构建我们国家在指挥控制领域的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。
同时,学会也会采取多种措施,继续为我国指挥控制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一是加强智库建设,面向领域需求加强智库建设,尤其是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和科技工作者建议;
二是开展科普活动,围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,开展形式多样、灵活的科普活动;
三是探索发展路径,探索指挥控制领域“科技-产业-金融”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径,促进领域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融合,推动指挥控制科技成果转化,提升产业化水平。
策划组:王朝阳 严雯羽 武玥彤 谢芸 李欣哲
统筹组:刘旭波 喻祉祺
采访整理:光明网记者 谢芸